Q: 为什么不定积分 (原函数) 这么强调定义域,
而定积分不怎么强调定义域?
A: 不定义积分与定积分的概念有所不同
从不定积分 (原函数) 的定义看, 要求区间内任意一点都有
定积分计算的是面积. 不要求区间内任意一点都有
原函数
连续决定了, 即使是
注意这里是原函数, 不是变限积分, 性质有所不同
原函数 (不定积分) 存在性定理 (1)
连续函数{必有}原函数
Q: 如果函数
A: 可导, 且
证明如果函数
显而易见,
对于
对于
对于
Q: 为什么连续函数于闭区间上必可积
A: 事实上, 函数于闭区间内连续, 就一定是有界的
例如
闭区间取不到
那么于
函数
黎曼积分的框架下,
Q:
A: 可导必连续, 连续必可积, 可积必有界
反过来就不行了
Q: 有界必可积吗?
A: 错误的, 有界并不是充分条件, 只是必要条件
以狄利克雷函数为例子
黎曼积分存在 (定积分存在) 的两个必要条件
- {积分区间有限}
- {被积函数有界}
可积是指{黎曼}积分{存在}, 原函数, 反常积分{不一定存在}
函数
可积指的是能够进行定积分运算, 定积分存在的必要条件是函数有界
用函数的有界性证明
得证
Q: 对于可导函数
有界区间上
无穷区间上
A: 有界区间上
无穷区间上
Q: 为什么对于可导函数
有界区间上
A: 证明
原函数 (不定积分) 存在性定理 (2)
根据间断点判断原函数情况
有{第一类间断点}或者{无穷间断点}的函数
有{振荡间断点}的函数
可导函数
Q: 数列与定积分的转化, 找可爱因子
A: 将一个数列形式的式子转化为定积分的形式
找到四个关键
的范围 定积分的积分区域
Q: 积分的保号性
A: 若在区间
Q: 积分的估值定理
A:
Q: 积分中值定理
A: 设
Q: 从几何的角度理解积分中值定理
A: 将原来的面积变为一个矩形的面积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证明积分中值定理
定理(积分中值定理):如果函数
证明:
- 构造辅助函数。
令,其中 。 - 验证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条件。
- 因为
在 上连续,根据微积分基本定理,变上限积分函数 在 上是可导的,其导数为 。 - 一个函数在区间上可导,则它必然在该区间上连续。因此,
在 上连续,在 内可导。 - 至此,
满足在区间 上使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所有条件。
- 因为
- 应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根据该定理,在开区间内至少存在一点 ,使得:
- 代入并化简。
- 根据
的定义,我们有 。 - 同样地,
。 - 根据第 2 步的结论,我们有
。
将这三项代入上面的等式,得到:
即:
- 根据
- 结论。
由于定积分的值与积分变量的符号无关,我们可以将写成 :
证明完毕。
Q: 定积分的值与字母无关说的是什么
A: 当定积分存在时, 换自变量对定积分的结果没有影响
定积分存在定理的充分条件
若
若
若
Q:
A: 连续性并不是必要条件. 有限个间断点, 且有上下界的不连续函数也有定积分
“可积的”, 通常是指这个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可以计算{定积分}.
Q: 定积分与原函数的区别
A: 原函数是从函数角度求解, 但大部分函数都是没有原函数的. 只有少部分能够满足原函数存在定理.
定积分则超出了函数角度, 而是从面积来看, 不论一个函数是否有原函数, 只要他连续且有界就一定有与
Q: 若
若
A: 跳跃间断点: 连续, 不可导, 且
可去间断点: 连续, 可导, 且
Q: 如何理解若
A: 跳跃间断点性质
由于
而从不同方向靠近,
但是极限具有唯一性, 不同的
且左右的极限为
反常积分破坏了定积分存在的两个必要条件
- 破坏{积分区间有限},{无穷区间上的反常积分}
- 破坏{被积函数有界},{无界函数的反常积分}
Q: 无穷区间反常积分计算, 有三种不同的情况
A: 和黎曼积分计算相比也差不多
Q:
A: 不对称
正负无穷不是一个具体的实数, 而是一群无穷大的数组成的集合.
只有
这时候, 积分区间是无穷大且对称
Q: 什么是瑕点? (反常积分概念)
A: 设瑕点为 无界
无界函数
若
若
若
Q: 判断积分敛散性时候, 出现多个瑕点怎么处理?
A: 一个积分中只能有一个瑕点, 如果有多个瑕点, 则进行拆分计算.
只有当每个小积分区间都收敛时, 整体才收敛
Q: 有哪些敛散性的比较判别法
A: - 不等式缩放判别
除法极限判别
Q: 无穷区间的不等式缩放判别.
A:
注意⚠️ 比较判别法要求两个函数都要{
- 非负函数的积分具有单调性, 只能单调增加. 这样才能判定, 大的收敛小的必收敛, 小的发散, 大的必发散
- 非负使得不存在积分抵消的情况. 如有积分抵消, 判别法可能不成立
Q: 敛散性除法极限判别
A:
Q: 被积函数无界的不等式缩放判别法, 同为
比较判别法
A:
Q: 被积函数无界的不等式缩放判别法, 同为
A:
敛散性判别究极无敌重要结论
Q: 为什么敛散性判别重要结论要用
A:
在
在
Q: 从接近速度的角度理解敛散性判别重要结论
A: 对于
同理
对于
Q: 对敛散性重要结论如何广义化? 对于
A:
由于
Q: 对敛散性重要结论如何广义化? 对于
A: 由于
因为敛散性, 奇偶函数有新的特点
对于偶函数,
对于奇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