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Q: 清末新政
A: “裁撤绿营, 建立新军”
同盟会发动的影响最大的起义:
{黄花岗起义 (又称广州起义广州三二九起义)}
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萍浏醴起义}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
{林则徐}著作:{《四洲志》}, 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严复}主张: {救亡图存 }
{魏源}著作:{《海国图志》}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
{郑观应}著作:{《盛世危言》} 主张:{“君民共主”}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是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的意义
进一步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 解放了人们长期受到束缚的思想.
通过论战, 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 戊戌变法运动的帷幕随之拉开.
维新派与洋务派分歧的实质是{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
新文化及五四运动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的队伍主要是由三种人组成
{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
三个不同时期登上历史舞台的群体
Q: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的队伍的其主体部分是
A: 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就已经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 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
- 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往圣先贤”,
- 大力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包括提倡白话文, 反对文言文
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盲从
Q: 新文化运动时期, 中国有马克思主义吗?
A: 还没有, 要等到后面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
Q: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 是为了什么?
A: 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
Q: 是谁率先在中国大地上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
A: 李大钊
Q: 李大钊发表的哪篇文章向中国人民第一次正确地阐述了十月革命的性质的意义?
A: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Q: 李大钊发表哪篇文章深刻揭露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本质
A: 《庶民的胜利》
Q: 李大钊发表哪篇文章热情歌颂了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A: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Q: 谁是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A: 李大钊
Q: 哪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李大钊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A: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Q: 哪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一个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
A: 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帽子题及易混对比
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土地革命时期: {限制富农}
抗日战争时期: {减租减息}
解放战争时期: {征收富农多余土地}
新中国成立: {保存富农经济}
工人罢工运动
六胜五不胜省港最长
香港海员:{起点}
京汉铁路:{终点 (高潮)}
安源路矿:{完全胜利}
开滦五矿:{非完全胜利}
省港大罢工:{持续时间最长}
中心问题
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无产阶级领导权}
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
延安整风运动
延安整风运动的重点: {教条主义}
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 {反对主观主义}
整风运动中第一个重要的问题: {学风问题}
精神辨析
五四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黄埔精神: {爱国革命}
台儿庄大捷的历史意义
抗战爆发后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
秋收起义失利后
毛泽东放弃攻打长沙,转向井冈山建立根据地,
这一转向标志着从{城市暴动}向{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萌芽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都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革命战争
Q: 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打起的旗帜有什么区别?
A: 秋收起义:工农革命军
南昌起义: 国民革命军
秋收起义除了军队,还有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参加
不同时期的统一战线组成
大革命后: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解放战争时期: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思想启蒙: 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把顽固的封建主义思想壁垒打开了一个缺口
文化革新: 形成了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 ,以维新运动为起点{资产阶级新文化}开始打破封建文化独占文化阵地的局面
近代教育: 这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Q: 为什么辛亥革命终结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而不是终结了封建专制制度?
A: 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皇帝
还没有推翻地主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发端于{南昌起义}
奠基于{三湾改编}
定型于{古田会议}
古田会议
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建军原则:{思想建党, 政治建军}
创造性地解决了在农村环境中, 在党组织和军队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条件下, 如何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建设{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大问题.
三湾改编
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和制度
是建设{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旧三民主义:
-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
- {创立民国}
- {平均地权}
新三民主义:
- {民族}: 突出反帝内容, 对外实行民族独立, 对内主张民族平等
- {民权}: 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不应为”少数人所得私”
- {民生}: 平均地权和节约资本 (后又提出耕者有其田) 并提出改善工农生活状况
新旧三民主义, 为民族, 民生, 民权. 没有{民主}
新三民主义, 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Q: 为什么新三民主义, 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A: 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护法运动}的失败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的发生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Q: 区别新, 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A: 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虽然”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个”新”字
但其性质依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Q: 为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A: 革命对象: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革命任务: 平均地权,保护民族工商业,而不是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
革命动力: 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不是仅有无产阶级
中国革命的两个转折点
1947 年 12 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会议制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行动纲领
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 {蒋介石 20 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 {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中国革命重心的转折点
1949 年 3 月 25 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与中央机关人民解放军总部进驻北平 (北京) 香山
标志着中国革命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转折点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
从进攻大城市转为向农村进军, 是中国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长征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各时期著作
1 开始萌芽: 一阶级两农民新民主主义提出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 开始形成: 红星冈本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土
地革命时期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井冈山的斗争》
《�反对本本主义》
3 趋于成熟: 三论两党改造政府新民主主义系统阐述
《实践论》
《矛盾论》
《〈共产党人〉发刊词》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论》
《改造我们的学习》
《论联合政府》
4 继续发展: 两论两在一关于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
报告》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论人民民主专政》
《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命名: 中共七大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总结辛亥革命失败原因: 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①分析了各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和地位 ②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 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革命的首要问题
反对本本主义
①第一次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②第一次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标志党独立自主的思想初步形成③基本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论联合政府
1945 年, 毛主席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
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
来, 进行了具体阐述, 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①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
②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
③保护民族工商业 (也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论十大关系
1 一个基本方针: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 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另一种说法: 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是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路
3 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十全十美好开端
另一种说法:
《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适合中国
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4 第一大关系也是最重要的关系: 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具体方针
1 政治思想领域上实行”团结—批评一团结”,
2 在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
3 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4 在物质利益分配方面及其他各项工作中实行”统筹兼顾, 适当安排”
5 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 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6 民族之间实行”民主平等, 团结互助”
⚠辨析 “惩前毖后, 治病救人”的方针,
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提出的对待犯错误同志的正确方针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
毛泽东明确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主要是指重工业和轻工业, 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强调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是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思想,
强调要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 农业的关系,
符合中国人口多, 工业基础薄弱的实际,
对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 以农业为基础, 工业为主导, 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脚走路”的工业化发展思路
论人民民主专政
《论人民民主专政》是毛泽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 全国性政权
即将建立的时刻,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28 周年而撰写的文章.
文章论述了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
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国家对内, 对外政策等,
奠定了新中国国家政权的理论基础和一定发展阶段上的政策基础,
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 构成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基础
三大辨析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实群批
理论联系实际
密切联系群众
批评与自我批评⚠1945 七大, 三大优良作风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
✅战斗党
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1939《发刊词》, 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
中国革命必须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这是由
1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2 中国革命的长期性, 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決定的
⚠辨析: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交织在一起的诸多矛盾,
决定的是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而不是必要性.
决定必要性的是阶级 ,不平衡✅必须选国情, 可能选矛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三三制”原则
1 抗日⺠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发展进步势力, 争取中间势力, 孤立顽固势力
进步势力: 工人, 农⺠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中间势力:⺠族资产阶级, 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顽固势力: 大地主, 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
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党亲英美派
2”三三制”原则:
共产党员, 党外进步人士和中间派各占 1/3
共产党员: 代表工人和农⺠
党外进步人士: 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派: 代表⺠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 (无地方实力派)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是群主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是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党的根本思想路线
⚠群众路线是
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
⚠独立自主是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中华民族精神之魂
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
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实践精神是
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
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走自己的路是
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
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
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工农武装割据
✅武弟弟
土地革命 (时期)
武装斗争
根据地建设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 武装斗争, 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内容;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 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在党的领导下,
实现了土地革命, 武装斗争, 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发展进步势力, 争取中间势力, 孤立顽固势力”是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重要专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
1 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一次)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后 (第二次)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的飞跃非第三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结合
1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
正式提出命题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共产党成立就开始了
2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结合
1956《论十大关系》
⚠两个结合
1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2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六六结合七大飞跃五六结合改革飞跃
❗❗❗
毛泽东思想无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无革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都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魂脉—马克思主义根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的主要矛盾改变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毛) 八大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经济)
人民对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
改革开放后 (邓) 十一届六中《决议》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物质)
新时代 (习) 十九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美好生活)
关于思想路线
1《实践论》《矛盾论》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新高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
揭露和批判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
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科学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2 延安整风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确立
3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继五四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其实质在于
是不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讨论明确地解决了党的思想路线问题既而影响了党的政治路线的制定和贯彻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
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
想理论准备
➡成为正本清源, 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4 十一届三中
➡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
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另一说法: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三思)
➡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
功过是非问题
➡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会议⭐⭐⭐⭐⭐
一大立党二大纲
三大国共要合作
国民一大合作成
四大领导工农盟
五大纠正陈独秀
八七枪杆出政权
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巴适)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古田军队要增强
遵义军事与组织 (遵君嘱)
1 遵义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
遵义会议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
✅尊嘟假嘟
2 遵义会议的鲜明特点是坚持真理, 修正错误 (遵义修理)
瓦窑堡一起来抗日 (瓦罗兰特, 统一战线)
解决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镇馆之宝
洛川全面来抗战 (川面)(洛克王国, 全面抗战)
洛川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 使已然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六届六中马中化
1 毛泽东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命题
2 全会基本纠正了王明的右倾错误
六届七中整完风
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
对党的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结论
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了一致增强了全党团结
充分肯定了确立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
为七大的胜利召开在思想上做了充分准备
标志着延安整风运动的胜利结束
七大确定毛领导
1 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胀气)
2 毛泽东在会上作题为《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报告和《愚公移山》闭幕词
✅七个小矮人联合起来愚公移山
3 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4 标志着我们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走向了成熟[中共七大三成熟]
➡在政治上党通过延安整风使全党团结在毛泽东的旗帜下实现了党的空前统一和团结
➡在思想上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把毛泽东思想写入了党章
➡在组织上党形成了一支高举毛泽东旗帜的久经考验的政治家集团
5 党的七大在党的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党后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开辟了正确道路
七届二中转城市一方针两转变两务必
务必继续保持谦虚, 谨慎, 不骄, 不躁的作风, 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人民政协政党立
七届三中转经济
制定了党在建国初期的战略策略方针: 不要四面出击
✅不要四那就三
八大矛盾定方针
在经济建设上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四平八稳
(看到八大, 888888 发发发发发, 想到经济建设和发展生产力)
十一三中改开放
会议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恢复民主集中制审查历史遗留问题和重要领导人功过是非问题
✅重新确立三个路线, 所以是三中
十一六中通《决议》社初提
1 实质上初步提出了在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邓小平对《决议》的起草提出三条指导原则:
第一, 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这是最核心的一条;
第二, 对建国 30 年来历史上的大事, 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包括一些负责同志的功过是非, 要作出公正的评价;
第三, 这个总结宜粗不宜细, 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
十二大上中特提
1982 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 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主题
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具有里程碑意义, 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开创性贡献
十二三中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有计划一二三
十三阶段与路线 (三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十四市场经济体
十五邓理论成指导
首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十六三个代表小康奋斗目标
✅二三四五六中路经过只刚小乔
十七科学发展观
十八全面小康新时代
十八三中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经济深化重点 183cm 很受市场和政府欢迎
十九新时代
�补充: 几届几中全会一般做什么?
一中全会人事
二中全会人事
三中全会经济
四中全会重大决策部署
五中全会国民经济规划
六中全会意识形态党的建设七中全会承前启后
建国后
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政策
一边倒,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打扫屋子倒炉灶
个体经济
✅十字路口有路标⬆像”个”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
中处于十字路口的经济成分是: 个体经济
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
✅工农小民 (无产阶级也称为工人阶级)
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
工人阶级 (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农民阶级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最主要的标志
1956 年底,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 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体制
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起来,
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最主要的标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①喊话——五一口号
得到了热烈回应; 揭开了序幕; 奠定了基础.
②回应——《对时局的意见》
各党派和无党派公开自愿接受共产党的领导.
③谈话——毛泽东谈话 (1949 春)
“积极参政, 共同建设新中国”; 标志着民主党派地位的根本变化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三大步骤:
1 第一步: 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 形式为计划订货, 统购包销-代工厂
特点: 国家与私人企业在企业外部的合作
性质: 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具有社会主义因素)
2 第二步: 个人企业公私合营
特点: 生产资料归国家和资本家共同占有, 公方占领导地位
(一, 二步都是四马分肥)
性质: 半社会主义性质
3 第三步: 全行业公私合营
特点: 企业变成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性质: 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
⚠辨析
农业:
萌芽: 互助组
半社会: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社会主义: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
萌芽: 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
半社会: 手工业供销合作小组
社会主义: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萌芽: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半: 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全: 全行业公私合营
三大改造中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遵循的原则
✅农原立典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遵循的原则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
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
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
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
(说法)
⚠补充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
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针积极针滴稳)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是这个方针
邓小平理论
- 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
- 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
- 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
-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
⚠辨析
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看到邓小平, 就想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
科学发展观——实现什么样的发展, 怎样发展
习思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怎样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南方谈话
✅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
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不仅对之后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而且对中国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宣言书
1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理论的宣言书: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2 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南方谈话
宪法
三大改造前, 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成为中国人民的大宪章, 在一个时期内起着新中国临时宪法的作用.
但它还不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三大改造后, 1954 年 9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