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三部曲
Description: 《先知三部曲》是举世公认的研究托洛茨基的最权威着作,已被译成多种文字。
这部巨着是由波兰社会主义者伊萨克·多伊彻(Isaac Deutscher,1906-1967)所着。这部书分为三卷:《武装的先知:托洛茨基1879-1921》(The Prophet Armed: Trotsky, 1879-1921;1954年出版)、《被解除武装的先知:托洛茨基1921-1929年》(The Prophet Unarmed : Trotsky, 1921-1929;1959年出版)、《流亡的先知:托洛茨基1929-1940》(The Prophet Outcast: Trotsky, 1929-1940;1963年出版)。
作为着名的苏联和联共(布)问题专家的多伊彻,他的主要着作还有 《斯大林之后的俄国》(Russia After Stalin;1953年出版)《斯大林政治传记》(Stalin : a Political Biography;1966年出版)《未完成的革命:俄国1917-1967》The Unfinished Revolution: Russia 1917-1967)等。
《武装的先知》内容叙述了托洛茨基早年的经历、他从孟什维克转变成布尔什维克的过程、他在1905年革命的贡献、他参加和领导1017年十月革命的过程,以及他在十月革命后为保卫布尔什维克苏维埃政权而进行的斗争,当中也阐述了托洛茨基对俄国革命所作的理论思考、“不断革命论”的起源和行程过程。
《被解除武装的先知》则相当全面且系统地介绍1920年代俄共党内错综复杂的、激烈的且残酷的派系斗争,详尽地叙述了当时苏俄领袖们在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党内民主、民族问题、“一国社会主义理论”和“世界革命”等问题上的争论,特别是托洛茨基与斯大林之间的角力。
《流亡的先知》着重在叙述托洛茨基在土耳其、法国、挪威和墨西哥的流亡生涯,他在流亡期间对俄国和世界革命等问题的理论着述,最后以他在墨西哥被斯大林刺杀身亡的悲剧结局告终。
读书超慢的笔者,现在还只把14章的《武装的先知》读到第十一章而已。看来要读完整部三卷本的《先知三部曲》还要一段很长的时间了。无论如何,书中对一个20世纪最重要的革命家的经历和斗争过程作出的生动刻划,无不让笔者对托洛茨基的认识又迈进了一步。虽然一种悲剧的情怀贯穿着整个关于这名杰出革命家的叙述,但是却无损读者们发觉其光芒足以驱走人类社会数千年黑暗的理想泉源。这的确是值得推荐的一部书。
高亮🔗 沙皇正在为他自己激起的希望落空而受惩罚:他几乎使社会上的每个阶级都失望了。在不少地主看来,沙皇仍然头戴皇冠、身穿皇袍在颠覆自己,地主们绝不原谅沙皇1861年的改革,这一改革剥夺了他们对农民的封建统治。在农民看来,沙皇解除了农奴制的重负只是为了让他们受贫困和债务的压榨:农奴在解放时不得不把他们耕种的许多土地还给贵族,而对留下的土地则要长期偿付大笔赎金。他们仍然尊重沙皇,把他当做他们的恩人和朋友,并且相信,是贵族违反沙皇的意愿骗走了解放给他们带来的利益。但是,在农民中已经激起了对土地的渴望,这一对土地的巨大渴望在半个多世纪中震撼着俄罗斯,并使它的身心都陷于狂热之中。 一切封建统治者,对贵族阶级 拉一派 打一派是可以的,但不能够损害支持自己所有的贵族的利益。 伤害贵族的利益来给农民更多利益,拉拢农民。但农民的力量不足以维护沙皇的统治
高亮🔗 他们渴望汲取欧洲的社会主义思想,努力使之适合俄国的情况。他们梦想的新社会的支柱不是产业工人而是农民。那个社会的基本细胞不是公有制的工厂而是集体所有制的农村公社——在俄国残留的古老的农村公社。
高亮🔗 如果他的新伙伴强留他讨论并强求他表态时,他最不愿干的事就是以不了解情况为借
高亮🔗 口而拒绝。他一旦表了态,就不能是半心半意或有所保留,而是全力以赴地进行辩论 争强好胜。不是为了自己认可的观点辩论,而是为了获胜辩论。毫无坚守,三姓家奴
高亮🔗 他带着似乎是他本身具有的戏剧性和对所加入的这场冲突的意识出现在讲坛上,他意识到,参加这场斗争的队伍和重要角色比荷马史诗中的战斗规模更大,都是堪称为半人半神的顶尖人物。 半人半神
高亮🔗 他在巴黎结识了他未来的第二个妻子,娜塔利娅·谢多娃(Наталия Седова),那时她是一个女大学生。她带他到卢浮宫,力图让他对绘画和雕刻开开眼界。她也是一个革命者,比他的第一个妻子小几岁。她原先在哈尔科夫的一所贵族女子寄宿学校读书,由于她劝说同学不去祈祷、不读《圣经》而读俄国的激进文学作品,因而被开除了。[87]这时她正在巴黎大学学习美术史。后来,她在他的有生之年始终陪伴他,分享他的全部胜利和失败。但索科洛夫斯卡娅仍然是他的合法妻子,还使用着他原来的姓氏。他们之间的法律关系的细微区别对他们三人说来都完全无关紧要——像其他革命家一样,他们原则上不理睬中产阶级社会的那种习俗准则。 男人一辈子就得有两个老婆
高亮🔗 党应该组织的只是“无产阶级先锋队”,最有阶级觉悟和最英勇的分子。党必须领导工人阶级,因此,党不能像阶级本身那样广泛。
高亮🔗 列宁对老战士的“不尊重”表明,他让一切情感及所有其他考虑——不论它多么值得称颂——都服从政策和组织的最高要求。如果为了提高效率而不得不牺牲建党的奠基人,列宁就会牺牲他们。地下运动攻击沙皇统治堡垒,因而受到残酷迫害,所以它不能容忍把名誉性的闲职授给任何人,即便是开创运动的元老也不行。当然,这是一种狂热的,而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不近人情的态度。能做出这种事的人会为了他所认为的革命根本利益而毫不犹豫地牺牲其他人和其他考虑。但一个革命的政党不服用大量这类的狂热剂就不能行动。必须认真执行普列汉诺夫宣布的准则,即:捍卫革命是革命的最高准则。
高亮🔗 他们定会证明自己是调和者而不是革命者。 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的区别
高亮🔗 但当他们试图架桥沟通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间的鸿沟时,他停住了脚步,而且在这点上永不越雷池一步。他坚持反对自由派的立场,总体上看,这一立场在老《火星报》里占优势。
高亮🔗 在这一决定性问题上,他和孟什维克的分歧是如此之大,而与列宁的距离是如此之小。